阿容和孙璟策马前往大龙峒。孙璟一见阿容,便想起了自己远在他乡的儿子,思子之情转移到阿容身上,也就对她照顾有加。上了路,阿容不禁有些好奇,艋舺到底为何会掀起这么大的动盪,便问孙璟道:「前辈,艋舺廝杀会这么严重,肯定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他们的内鬨有什么源头吗?」
孙璟微笑道:「这个自然是有的,大概二十年前就有两大阵营的雏型了。唉,十九年前那件事你可知道?」
阿容摇了摇头。
孙璟微一沉吟,说道:「你们这些晚辈大概都不清楚,早年间从大陆移民到艋舺的族群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居于旧街的三邑人,另一个则是居于八甲庄的同安人。这两个族群当中,又以三邑人要比同安人来得大,而且他们比同安人更早来艋舺,双方难免有些小摩擦。加上某些原因,漳泉械斗发生时,同安人往往保持中立,而不选择站队同为泉州移民的三邑人,双方的嫌隙便与日俱增。」
阿容有些云里雾里,听孙璟接着道:「就在十九年前,双方终于爆发了大规模衝突,起因是为了争取艋舺码头的利益。这个其实也不难理解,三邑人来的早,人又多,在生意上当然帮着自己人,这件事便使得同安人感到不满,双方就此埋下了衝突的导火索。」
「这场廝拼是由三邑人开了第一枪,他们以龙山寺作为指挥中心,率先攻击同安人。起先双方各有攻防,但是因为旧街和八甲庄之间池沼遍布,还隔着一座安溪人所建的寺庙,难以发动大规模攻击。三邑人于是对安溪头领软磨硬泡,头领被逼无奈,只好撤出清水祖师神像,任三邑人烧毁庙宇,好专心进攻八甲庄。没了寺庙阻隔,三邑人又人多势眾,攻击同安人简直手到擒来。不但杀死好多同安人,还在当地放了火,将八甲庄一夕间烧成白地。同安老大林右藻眼看大势已去,在火海中拚死将霞海城隍神像救出,携着剩下的族人,自此败走大稻埕。」
孙璟的长篇大论终于在这时候停了,阿容一口气听他说这么多,脑袋简直有些无法负荷,但是也理解出了一个大概。她自幼长于大稻埕,是同安子孙,听完这些昔年恩怨,只恨昨天没多杀几个,心中迁怒:「三邑人就是该杀!」
不过她仍然没有听出,这件事跟艋舺自己人的内鬨有何关联,便问:「前辈刚刚说的是三邑人……嗯,就是现在住在艋舺的那帮傢伙,和以前住在艋舺八甲庄,现居大稻埕的同安人,这两方的旧仇,是这样理解吧?可这件事跟如今的艋舺内鬨有什么关係吗?」
孙璟笑道:「你理解的没错。当然有关係了,在三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