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猫头!你家还有墩墩!】
最后这条猫猫头给回了,【是为培育墩墩二代留的种,哎呀,好像说漏嘴了~~】
【墩墩二代!】
猫猫头这边欢天喜地。
而更多的人,则在好奇,什么种吃的的,航天中心都不给供货,还要通过他女朋友的关系?
到底是什么啊?
答案在央视农业频道的一档节目中。
——
杜景教授主动联系了央视农业,说要上电视,聊聊最近闹的火热的航天合作商。老爷子面子大啊,要聊的又是热点话题。
央视二话没说,直接派车给老爷子请过来。
上了一档访谈节目。
老爷子上了节目一点没客气,介绍完了之后先给自己边上比划個方框,告诉主持人:“就这儿,把我的头衔都放上,有多少放多少,别偷懒。”
然后在电视上呈现出来的就是。
他边上出现个框。
里面写着。
杜景,帝都农大教授、农科院环境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工程院候选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土壤学专家、中国土壤研究学术带头人。
八十年代黄淮海农业科技会战,冀、鲁、豫、皖4省农业主战场,盐碱地治理工程主要参与者及制定者。
提出优种适土、改土利种’两个维度关键技术需求。
黄淮海农业科技会战,是解决国家粮食自给自足关键战役,被誉为农业科技战线上的“两弹一星”。
长长的一大串头衔。
展示着杜教授的成就。
特别是黄淮海科技会战,算起来那时候他还很年轻,就已经提出了关键技术需求,妥妥的天之骄子。
真正的农业科技大佬。
他说的话,自带权威性。
而他之后讲的事情,就是在拿自己的名誉背书。
“在几年前,我的一个学生拿着一份土壤样本找到我,说发现一块很奇怪的土,他摸不准。”
“我化验后发现,这份样本中的土壤菌群,非常非常的平衡,并没有哪种多,哪种少,更神奇的是,菌群极为活跃。”
“土壤的好与坏,要从几个维度看,它的物理特性,含有的有机物量,以及微生物菌群。”
“如此平衡的微生物菌群,理论上讲只会出现在实验室内,而又如此活跃,连实验室都做不到。”
“我那个学生说,这份土壤来自天汉……”
“几个月后,我亲自去了一趟,见到一个年轻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