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堂内,赵都安捏着信纸,做沉思状。
不同于冯举三人担忧恐惧,怀疑他是否会予以帮助。
看到信函的瞬间,赵都安便决定施以援手。
问题是,如何做?
直接“点齐兵马”,以冯举为证人,逮捕夏江侯?
这个选项最爽利痛快,但可行性太低。
前世影视剧小说中,类似“东西厂”,“锦衣卫”一类的机构,动辄打着“皇权特许,先斩后奏”的旗号,肆意抓捕,无法无天。
但赵都安翻看史料后,才发觉存在艺术加工成分。
诏衙能否绕过三法司,直接逮人?可以。
但前提,是“皇帝下令”,即是说,倘若女帝现在下达一封旨意给马阎,要他逮捕某人,或查某件大案。
那诏衙官差的权力会立即膨胀,展现出暴力机器的风采。
非法凌虐,肆意诛杀,罗织罪名,扣帽子,搞株连……能想到的肮脏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相当于套上了一个有时限的“狂暴”buff。
但若没有皇帝下令,正常查案过程中,想要逮人,遵照祖制,须经过一套程序:
主官须先开“驾贴”,类似拘捕令,而后将驾贴呈送刑部给事中衙门,予以“批签”。
倘若给事中驳回,便无法执行。
去外地办案抓人,更加麻烦,还要走一道司礼监的印信。
多个衙门同时批签,走城门还有验证关防。
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限制这台暴力机器,防止其失控。
大虞六百年国祚,对如何限制诏衙,已有成熟模式。
女帝登基后,为应对复杂格局,对诏衙予以一定程度松绑。
所以赵都安上次抓五十八名官员,只需自己开“拘捕令”即可,却也动不了五品以上。
侯爵在勋贵中,也属上层,抓捕须马阎同意。
何况,以夏江侯“神章”境的武力,贸然去抓,也并不稳妥,最少也要其余堂口配合。
……
“以便宜师兄的性格,不可能允许我,在并无实际证据。只凭冯举一面之词,去逮捕一個世袭侯爵。”赵都安对此有清晰的判断。
冯举的信中写的明白。
夏江侯只派了一个小厮,来有意无意暗示传达了这个意思。
但全程可都没有落在纸面上,更无第三者旁听。
这种事,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能留下证据。
就像当初,赵都安和冯举在乌篷船上密谋,那段交谈中,双方也都互相谜语人。
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