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兴修水利,各司衙门也遣员随行,一应考评也都送了回来。我以为待诸多学子皆回返再封赏是不差,只是若是在他们回京之日就得到朝廷封赏,肯定更是感激朝廷。”
这两位侍郎意见也不一致了,一个是想着要立刻封赏,一个是打算等到学子们回来了再集体封赏,这好像也都是没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朱允熥也不急着表态,因为这些事情不算是特别重要。
只要明确了会封赏就行,以及封赏的待遇和级别等等,这些事情实际上也都是要定好。
“对了,这次兴修水利,想来也是多有长进。”朱允熥提起一件事情,说道,“都说因地制宜才对,各地水文不同、地势不同,兴修水利也是有些差别。此次诸多学子也都是饱学之士,让他们将各地兴修水利的心得总结整理成册。”
任亨泰稍微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殿下英明!”
朱允熥则继续说道,“再令翰林院那边也帮帮忙,找找古籍、前人的书册,若是能够编出来一本江川河流、堤坝堰塞的书籍,这也是造福于民。”
任亨泰等人自然也没有意见,他们也都知道这样的事情肯定是好事。只是想要做到这些,还是需要朝廷的力量,要不然很难组织起来更多的人手、找到更多的资料。
将一些书编辑成册,总结前人流传下来的经验,持续的传播、学习和改进,这非常重要。
有些时候朱允熥也很想吐槽,因为现在也流行‘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
所以很多的技艺传播不出来,这也是非常令人着急的事情。所以该鼓励的时候就需要鼓励,没有一定的好处,有些人就是将自己的‘独门绝技’藏着,带到棺材里也不愿意传授。
朱允熥在这件事情上做了不少努力,武苑那边现在在研究一些军械打造的技术,龙江造船厂也有熟悉的船匠,这一次还让兴修水利的国子监学子们交流心得。
这还不算交给周王朱橚的编纂医书的任务,以及徐妙锦在学习着整理编辑一些农书.更长一点的,朱允熥自己还抽调了一批火药司的人去研究颗粒化火药。
忙完一天的事情回到东宫,朱允熥看到了朱有龄,“二姐,你可有自己心仪的人?”朱有龄脸一红,色厉内荏的问道,“要你管?”
“还真是要我管,这事我不管谁来管?”朱允熥笑着说道,“爹娘不在了,祖父也不管你们的婚事,那個太子妃想管也不会让她管。你说说吧,到底谁能管你的婚事?”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朱有龄语塞了,因为实情就是如此。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