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对使用者有一定的物质水平要求,时至今日,采用这种方式的已然不多,只有印度还大范围的流行着,大多数人都改而用知识和伟人拭秽。
就说苏联,1937年,苏联政府决定普及卫生纸,但工厂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所以只得从英国进口。
1939年,苏联开始生产卫生纸,但产品质量差,百姓也没有如厕用卫生纸的习惯,所以购买者寥寥无几,生产和普及卫生纸的计划泡汤。
后面二战爆发,苏联政府顾不上卫生纸这一茬,乃至到了战后,也忙于恢复工业,还是顾不上卫生纸,百姓当中不讲究的依然沿用沙俄时期流传下来的老办法——逮着什么用什么。
讲究人呢,用《真理报》或《消息报》,专门有人做回收旧报纸转卖的生意,旧报纸一沓要不了几个钱,今天是苏共中央最高指示,明天是斯大林视察妇产科医院指导孕妇生孩子,先学习一遍,再复擦一遍,这学习劲头就是一个地道。
英国的情况比苏联稍好,卫生纸很早从美国传入,却一直没有普及,卫生纸是好用,但价格昂贵,旧报纸要廉价许多,普通人还是围着伊丽莎白、丘吉尔打转。
去偏僻一点的地方,可以看见有人在卖粗加工过的二手报纸,一张报纸被裁成十六等分,用的时候可以节约一点;也有人在卖皱报纸,就是报纸用一种特殊的手法揉搓过,变得皱巴巴,却不怎么喇屁股,用起来舒服一点。
去哈罗德百货的路上,冼耀文先到了一个自发形成的跳蚤市场,主要卖旧书和旧报纸,在逛的都是热爱知识之人,一买就是一捆,十几磅到几十磅不等。
冼耀文穿梭于人群,在各个摊位前逗留,从一沓沓凌乱的书报中翻找他想要的宝藏。
摊位上主流是近期的报纸和滞销书籍,但也不乏有年头的,只要用心找,总能找到稀罕的,不过首先要学会不要脸和出手大方,摊主是按沓卖的,大多都是捆好的,你敢拆,摊主就开骂。
冼耀文是先在摊位边上看一会,觉着能翻出稀罕货,就给摊主1英镑堵住对方的嘴,然后再翻找,一本书付1个先令。
就用这个办法,他将看上的摊位翻了个遍,翻出一些绝版书和冷门书,另有集邮册三本。
邮票他不懂,不知道集邮册里有没有值钱的邮票,按说集邮是一种流传蛮广泛的爱好,他多少应该了解一点,之所以一点不懂,根子还要落在他老头子头上。
他老头子当年操过猴票的盘,一操就是二十来年,挣了不少,但老头子却不怎么愿意提这件事,皆因老头子忽略了致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