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民抚养无异’之类的。
因为这样能减少地主阶级和蒙古族的反抗情绪,
毕竟哪怕是蒙古族中真正享乐的也只有那些贵族,大部分底层民众同样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他们推翻的是元朝贵族阶级,与底层牧民无关。
可惜大明帝国并不打算恢复汉官,反而打算推动底层翻身。 这种叛经离道的思想注定只能靠着以德服人,如今整个大明军的战刀上都被刻下了一个大大的德字。
他们准备效仿范马孔子去宣传新思想,要么讲道理,要么讲物理,总要让对方选一样。
刘伯温转头看着天宇问道:
“天宇大人您不去看看吗?”
天宇闻言连忙摆了摆手:
“不去不去,我不能沾因果,折寿的。”
开玩笑,如今太平、采石都已经沦陷了,不再属于大明帝国的版图范围内,自己在那边可是不能复活,傻子才去。
旁边的刘伯温满头黑线,
因果?折寿?
如今大明帝国的形状有你一大半的功劳,你还搁这儿不沾因果?
而且听朱元璋说你十多年前就这副二十多岁的模样,如今自己都快成老头子了伱还这副模样,你有个毛的寿命,万寿无疆好么。
刘伯温干咳两声对着天宇开口问道:
“土地爷你就一点都不担心这次出征吗?要知道大明帝国几乎一次性与全中夏的敌人同时开战。”
不仅仅是陈友谅,一直被围的郑州、青岛等地的守军也接收到了出军的命令。
这在刘伯温看来完全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不知道这一年间天宇到底给了朱元璋什么底牌,但是即便是此时大明帝国的兵马已经破百万他也不认为能够同时与这么多势力开战。
要知道此时的大明帝国可是举世皆敌,
所有不是农民当家做主的地方全都会举旗反抗大明帝国的侵袭。
因为朱元璋掀起的并非王朝更迭,他掀起的是(jie)(ji)(dou)(zheng),没有一丝回转的可能。
原本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为了获得胜利服个嘴软并没有什么大碍。
历史上朱元璋就曾经多次与朝廷互通书信,讨要官职。
但是这一次的朱元璋不仅态度强硬,而且自信心爆棚,丝毫没有一丝担忧之色。
想到这种情况是半年前朱元璋忧心忡忡的找了天宇一次之后才出现的结果,刘伯温笃定了是天宇给了朱元璋如此嚣张的底牌。
因为仅靠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