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即,蔡昭姬又问了一句。“可有帮助?”
李基以着“计谋模拟器”推算一番,发现规划的方案提升到了“56%最大限值”。
这种提升效率比李基提前收集到大量水利典籍,整整看上一天都要快上不少。
更别说假如需要等蔡昭姬先将这些水利典籍默写出来,然后再交由李基阅览,恐怕更是快上十倍不止。
“如若按照今日之进度,或只需五到七天,基便以此为借鉴,彻底完成吴郡最终的水利规划方案了。”
李基有些兴奋地道上一句,看向蔡昭姬的眼神也变得灼热不少。
果然,蔡昭姬有更好的打开方式。
“听书”什么的,果真与单纯的“看书”是不同的享受埃
须知,在此前的模拟之中,就算李基将蔡昭姬绑到小黑屋里虐待逼迫她默写水利典籍,最终也足足耗费了三个月的时间。
如今的效率,又何止提升十倍?
将作者绑回小黑屋用小皮鞭抽着码字,果然是不行的。
还得是笼络对方,然后直接让对方一字一句地在耳边温声念着来得更舒服更享受。
“对子坤先生有所帮助便好,明日子坤先生可再到此处安坐。”
蔡昭姬微微点头道了一句,然后便径直行礼离去了。
而此处亭子本就离偏院不远,既算不得什么隐秘之处,也不在后院之中,只是相对稍息僻静。
李基自行寻了个路,然后去正厅寻蔡邕道了一声,方才离去。
接下来的一连五日,李基都准时拜访蔡府。
每天与蔡邕商议关于书院问题之余,便是静听蔡昭姬背诵水利典籍。
尽管蔡邕依然没有彻底答应下来,但却几乎与李基将关于书院的种种细节尽数商定完毕。
唯一的问题,则是蔡邕担忧仅凭一己之力,未必能够支撑起书院,因此需待广邀的大儒、名士回信,以确认师资,方敢应承下来。
到了这一步,基本就是时间问题罢了。
甚至李基特意抽了一天时间,与刘备、蔡邕一并出城,在城郊挑选了一处依山傍水之地,开始先行对书院进行建设。
一开始,刘备建议将书院建于吴县城内,如此既方便于保护学子,且学子们在城内采买等闲物件也方便。
只是,随着不断以着吴县为中心招收流民,再加上整个吴郡世家皆已迁至吴县,这让导致吴县不知不觉间大量流入人口,以至于吴县城内渐渐已凸显得拥挤。
因此,只能是将书院选址定于郊外。
至于安全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