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继续作战的心思,开始想要和李世民议和。
李世民对此当然同意,能够通过议和换取时间,对唐朝可谓是最好的选择。
八月三十,李世民再次来到渭水上的便桥,与颉利可汗杀白马订立盟约,随后突厥退兵。】
汉朝初年。
看到突厥进逼长安,刘邦其实是有些共同语言的:“这与我大汉有些相似啊……”说完,他摇摇头,不管这一次盟约李世民到底付出了多少,但有一点是与大汉绝不相同的,“不过,以唐朝此时的军队和国力,想要报渭水之盟的仇,大约不用如我大汉一般,等待良久。”
大汉实在是国力空虚,民力凋敝,百废待兴,即使有了白登之围的仇恨,却也难以在一两代内就复仇匈奴。
可唐朝情况并不完全相同,若是能够碰到突厥出现问题,复仇的时间还会更短。
唐朝,武德八年。
李元吉的骂声已经停止,竟有些闭口结舌。
李建成一言不发,他看着突厥长驱直入,又被他的二弟巧计逼退,感到了莫大的惶惑和无力。
虽然,突厥的入侵确实与唐朝的变动有关,但他能够保证,若是当时他干掉了李世民、突厥就不会入侵长安吗?
他不能。
那他能够像李世民一样不费一兵一卒,与突厥订立盟约,让突厥退兵吗?
他不是不懂军事,但正因为他懂,所以他不敢确定。
唐朝,贞观三年。
虽然还有一个玄武门继承法选在头上,但殿内的气氛已经缓和了许多。
特别是看到过去发生的突厥入侵长安一事,李世民和众臣在气愤之余,则有些大仇得报的快慰感——很快,突厥就要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
【突厥的威胁已经退去,而在不远的未来,也将彻底失去威胁唐朝的能力。那时,颉利可汗将成功加入长安歌舞团,并且荣获舞王的荣誉。
但李世民最大的挑战,却并不在突厥,也不在任何外患;或者说,对于这个阶段的唐朝,任何外患最终也都会被消灭。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唐朝本身。
而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稳定和统一,二是方针理念。
讲述这个问题,就要明确一件事情,那就是唐朝所处的历史情况。
虽然唐朝是承接了隋朝,也就是隋朝已经对中原完成了一统,但它维持的时间太短了,短的就像一个偶然。
而之前的历史常态是什么?是分裂,是动荡。
自东汉末年,三国并立开始,中原就陷入了长达三百余年的分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