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越过皇帝的;
另一类就是或许荣宠加身、受封爵位、风头无两,但并不能真正掌握实权。
当然,这两类还可以再细分,如第一类就可以细分为听从、尊奉皇帝的,和独揽大权、架空皇帝的;第二类也可以分为低调老实、勤勤恳恳的,以及飞扬跋扈、骄纵傲慢的……
而薄家,属于哪一类呢?
先前提到过,大臣们选择拥立刘恒,就是因为当时的薄家无甚势力,又乖顺不惹事。
而等到薄家真正成为外戚后,就变成了第二类,再细分的话是骄纵傲慢、跋扈无礼的那一类。】
汉朝初年。
刘邦一面思考关于算学的问题,一面分出一般心神继续听天幕讲述。
听到外戚问题“伴随整个汉朝”后,他并不十分在意,外戚嘛,皇后的娘家,或者太后的娘家,这些人都和皇帝本人是无法分割的,而他们的势力的来源,起码有一半都要来源于登上皇位的皇帝。
因此,很多时候,他们的利益和皇帝的根本利益还是一致的:皇帝必须是皇帝。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他这个老祖宗,难道还要下一道命令,让后代禁止皇后太后的娘家人受封爵位、登临高位吗?
笑话!
不说别的,若是幼主登基,比起其他人,自己的母族反而是更值得信任的人手,至于同姓王侯、前朝大臣,基本上起到的是制衡作用。
而且,就算自己留下旨意,他们难道就会遵守吗?
他们或许不会想让自己的儿子受制于外戚,但绝不会介意自己在位时任用外戚。
就连他自己,也是同样的想法。
现在看来,薄家,是真的不如吕家,哪怕吕家日后有为的男丁都去世了——天幕特意指出刘恒的外戚问题,不就是薄家还是出了事儿吗。
刘邦毫不在意地想着,大约,是刘恒的那个舅舅薄昭,嗯,被他干掉了。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和旁边的大儿子对视一眼,父子都没有说什么。
对于他们而言,吕家、薄家都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了,这段话中,最有用的倒是那个“并非窦家”,能够专门甄别,只能说明窦家在日后也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外戚。
外戚就外戚吧,刘恒没有过多纠结,左右他现在虽然宠爱慎夫人,也没有想要改立皇后。而且,窦氏是启儿的母族,变成外戚也很正常。
倒是薄家……刘恒看了看好大儿,觉得他这个太子很有可能在日后废掉了如今的太子妃薄氏。
废就废吧,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