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章炳麟
汉末,建安年间。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基本代表了这个年间的诗赋散文,因而被称为‘建安七子’。
原本,他们看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有些乏了,于是喝酒吟诗,沉浸酒中。
建安年间天下大乱,皇帝已无实权,他们歌颂一个时代的悲凉与慷慨。
可是看到此刻的字体,他们愣住了,酒意渐退。
“乱世,有多乱?建安之乱不及清朝半分。”
孔融深深闭上眼睛,声音喃喃:“连我们都放弃了,这个国,却为何还有人坚持?”
“这到底是……为什么?”
各个时空,有太多发出茫然、不解的呢喃声了。
“清廷不作为,百姓未开化,他们……到底在坚持什么呢?”
【该国初步的建国思路初现,外修和好,内图富强。‘富强’二字重中之重,终于,有人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了。】
伴着文字落下,新的画面出现。
辛丑之后,巨大的国债危机,掏空了清廷的国库。
清廷不得不加大税收,百姓更加民不聊生。
可呈现在众朝皇帝们面前的,是一副截然不同的场景。
这一幕幕,以前从未有过,宛如世界的众生相——
朝廷已千疮百孔,却依旧有人偏向朝廷,立正保皇,不争朝夕,只求安稳当下;
有人卸下官职,背井离京,到处招兵买马,养精蓄锐,静等下一场动乱的到来;
也有人挑灯夜读,拼死读书,希望在波涛汹涌的未来靠知识博得自由;
“我看到了一个大世,正在逐渐成形!”
大秦,嬴政眼里爆发出精光:“一个新与旧冲击的大世!”
这一幕,瞬间席卷了各个时空的朝代。
上至皇帝将臣、下至黎民百姓,诗人圣贤,全部仰着头,看着此刻的画面。
他们看到了改变!
虽然,一切局面看似都没有变。
但是他们感觉到了一股苗头,时代的风暴即将来袭,这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这一次,是思想上的改革!
没有刀枪,只有纸笔,那是最好的武器!
“辛丑的火,烧到了朝堂,烧到了紫禁城,还烧到了我们这儿!这已经不是靠一兵一卒就能拯救的局面了,而是需要我们团结起来,推翻旧政,我们要自由!”
辛丑条约,带来了压迫与剥削,但也刮来了西方之风。
一个小的课堂之中,一位五官清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