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淮南灾民结算工钱?
虽然一半折米,但这也是破天荒的事情了。
什么时候,大宋朝廷这么大方了?
但他哪里知道赵煦虽然开出了高价。
然而,工人们在工地上消费同样高啊。
特别是那些当地的奢遮人家家里的公子哥,在勾栏、赌场里,常常一掷千金。
又因为大旱,淮南本地的地方保护主义被削弱。
于是,鱼干与海盐,顺势涌入。
正好,工人们手里头有钱,这使得他们可以消费得起鱼干、海盐。
于是,一个大市场就这样形成了。
同时,那两百万贯的拨款,则顺着这条生态链,最终流向了京东和两浙路,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渔业与造船业。
有市场,有需求,官方还在大开绿灯,甚至鼓励大家伙撸起袖子加油干,京东路和两浙路的造船与渔业生态,通过这场大旱,飞速发展。
那两百万贯,撬动的民间财富和资本,少说在千万贯!
又因为民间多了两百万贯的铜钱的润滑,所以商品经济,却奇迹的没有受到影响。
一些地方的手工业,甚至出现了逆势增长。
当然了,农业生产,还是不可避免的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数十万顷土地受灾其中一半以上歉收、绝收。
这直接带来连锁反应。
当地的中小地主,被这一波直接干废。
祖辈几代人的积累,一朝清空,甚至直接跌入了破产的困境中。
冯京哪里知道这些邸报上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但,他还是迅速反应了过来,连忙拜道:「老臣朽钝,乞陛下治罪。」
青壮有工钱,还能拿到米。
招刺和开常平仓的事情,就不需要提了。
因为,朝廷已经通过招募他们做工,完成了安抚、赈济。
一般来说,做到这个地步,官府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责任了。
这可是天灾!
死个几千上万的老弱妇孺很正常,地方经济凋敝几年也很正常。
所以,小官家还想做什么?
难不成……他还想恢复受灾地区的生产?
这……可能吗?
便只听帘中的小官家说道:「冯公何罪之有?」
「正好,朕经此一事,欲集天下救灾、备灾、善后诸事,备为一书,刊印天下,以为天下大臣必读之书,更欲在京中,于太学之中,别立一课,专授太学生备灾、救灾、善后措施。」
「公乃元老,三朝重臣,不知可愿主持编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