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问道:“杨大人,你在中书省参政之位上有多久了?”
“朱大人,为何问及此事?....下官在参政之位上,也有些时日了。”杨宪警觉地回道。
朱桐随即道:“没什么,在下就是觉得胡惟庸进中书省也有些时间了,为什么他的职位还是那么低?”
杨宪闻言哈哈大笑,摇了摇头说道:“不说为妙,不说为妙!”
朱桐看了看杨宪,虽然并不知晓其中奥秘,但是也猜出了杨宪的把戏。
“在下,佩服佩服!杨大人好手段!”朱桐道。
朱桐突然想到了什么,随即问道:“杨大人,在下看这些个仕子都有些拮据啊,难道是朝廷给粮米路费没发到手上?”
“朱大人,这您就不懂了吧,近几年粮食歉收,百姓家中无钱粮,仕子们得到路费后多半会给家中留些。”
“故而在应天府的生活就有些拮据了,这也是正常之事,朱大人就不必疑惑了”杨宪说道。
朱桐想了想,说道:“仕子们来京应试不易,其中有许多贫寒出身的学子,朝廷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些补助。”
杨宪惊诧道:“朱大人高见啊!这样更能显示出朝廷对科举的重视,对仕子的重视!”
处理完手头之事后,朱桐径直来到乾清宫,向朱元璋提议此事。
......
第二日。
朱桐早早就来到国子监。
刚刚进入聚贤堂,就看到太子朱标与一位老臣在说些什么。
“兄长,来的好早啊!”朱标说道。
“恩科之事,下官不敢怠慢,这位就是大学士宋濂宋大人吧?”朱桐问道。
看着老迈的宋濂,心中赞叹不已,大名鼎鼎的宋大学士,一篇《送东阳马生序》闻名后世。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虽然平日里同在朝中当差,却因为政务缠身顾不得其他事。
“下官见过平章政事朱大人,大学士不过是一个虚名罢了,不足启齿!”宋濂笑嘿嘿地说道。
“哪里哪里,在下自幼便读大学士的文章,大学士文风乃大明屈指第一!”朱桐说道。
朱桐说罢,宋濂、朱标二人都不约而同的愣住了。
朱标心中自言道:“大哥怎么如此夸人,您年幼时连书都读不上,就算有书读怎么可能读到宋濂的文章!”
“大哥,没想到您还会如此恭维人啊!”
宋濂愣了一会儿,说道:“朱大人真会说笑,下官虽然有点小名气,但还不至于让孩童读在下的文章。”
朱桐尴尬的笑了笑,瞬间反应过来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