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参知政事。
李义府进黄门侍郎。
高智周进正议大夫。
苏良嗣进御史中丞。
……
两仪殿中,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看着许敬宗和李义府,说道:“两件事情。”
“喏!”许敬宗和李义府齐齐拱手。
“因为来卿的事情,这一次有不少的田地可以用来上次功臣和安置百姓,你们和户部妥善处理。”李承乾轻轻点头。
“喏!”
“不过不要因此而有任何放松,要和地方录事参军多联系,确保此类侵占百姓田地的事情不会再发生。”李承乾神色严肃起来,世家和官员都是只记吃不记打的,早晚他们就会旧病复发。
“喏!”许敬宗和李义府神色肃然的躬身。
“还有第二件事情,”李承乾抬头,说道:“钱司的事情已经定下,明年就会运转,赵国公统辖处理,你们两个也参与其中,小心缓慢的一步步推进。”
“喏!”许敬宗和李义府脸色微微有些难看。
来济虽然不是长孙无忌的人,但是和他走的很近。
来济贬任庭州刺史,长孙无忌还亲自去送,光是这一点,就足够证明许敬宗和李义府是狠狠的得罪了长孙无忌。
不过还好,他们后面有皇帝。
“明年是最好的机会。”李承乾微微抬手,说道:“隐田之事,因为此番世家和官员被罚,所以短时间内他们不敢乱来,恶钱的事情,因为天下追查私铸恶钱的事情,所以一时间也不会有太大的风波。”
实际上,真正让所有人退让的,还是从高句丽战场上回来的那五万将士。
因为要军功授田,所以皇帝以此查出了更多的隐田,然后将这些隐田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下发给了将士。
也是因为如此,所以有了田地的将士,在皇帝要追查私铸恶钱的事情,这些军中的将士,还有他们的家人,都会全力的协助,这样这件事情在地方就有了根基。
“明年,还有后年。”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明年是因为平穰大胜,后年若是西突厥战事也能大胜,那么一切就能够更好的推行,吏治清明,百姓富足,这下天下才算是有了几分永惟之治的光彩。”
“臣等必定竭尽全力,以昌永惟之治。”许敬宗和李义府同时用力的拱手。
贞观之治。
永惟之治。
果然,皇帝对比的,还是先帝之时。
“好了,就这样吧。”李承乾微微摆手。
“臣等告退。”许敬宗和李义府同时躬身,然后缓慢转身离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